廠商會研究報告
分析新冠疫情對亞洲經濟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於全球各地蔓延,其中亞洲更處於疫情的「風眼」,經濟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政策研究部近日發表了《新冠肺炎的影響專題討論》研究報告,全面探討疫情對亞洲地區經濟體的影響,以及各地為應對疫情所採取的措施。

新冠疫情對亞洲經濟的外溢影響

現時疫情正連環衝擊幾個在供應鏈上緊密協作的亞洲區經濟體,或會產生「火燒連環船」的災難性後果,令全球部分產業鏈和供應鏈出現短暫癱瘓的風險急遽上升。

廠商會的報告認為,中國作為亞洲區內重要的供應鏈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國內工廠被迫延遲開工或者未能完全復工,不僅妨礙跨國企業在華生產基地的正常運作,亦對其他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亞洲經濟體的生產製造活動和出口貿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例如南韓、越南和台灣等均依賴從內地進口的「中間產品」,內地停工導致這些處於供應鏈下游的經濟體的廠商陷入「無米可炊」、生產中斷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亞洲經濟體如日本和南韓等,本身是不少中國高端製造業的上游供應商,隨着近期肺炎疫情在日、韓不斷擴散,這有可能反過來對依賴當地供應商的中國企業帶來挑戰,拖累生產運作的恢復。

與此同時,香港作為亞太區重要的貿易樞紐及供應鏈管理中心亦不能倖免,疫情勢必會令經香港處理的貿易中轉業務減少,使本來已陷入衰退的本地貿易、物流和相關行業雪上加霜。

新冠疫情對亞洲經濟的另一個外溢效應是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煞停,對一向嚴重依賴內地旅客的經濟體包括香港、澳門、日本、南韓、新加坡和台灣等均帶來即時而直接的衝擊;而各地政府所實施的出入境管制,妨礙了國際間的人員流動,令亞洲多個經濟體的旅遊相關行業特別零售、餐飲、住宿以及交通運輸業步入了「寒冬」。

報告亦指,近期疫情的急速演變已動搖國際投資者的信心,資本撤離新興市場的風險正迅速上升。

新冠疫情下亞洲主要經濟體的應對措施比較

廠商會亦比較了香港、澳門、台灣、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6個亞洲區內主要經濟體在近期疫情下,支援中小企及紓解民困的措施。

報告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令亞洲區內的供應鏈面臨「斷鏈」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陸續在多個經濟體浮現,然而暫時只有南韓政府推出全面性緊急支援,為汽車等受供應鏈受阻影響的產業,提供一系列穩定零件供應的方案。
 
相比之下,運用財稅手段「撐企業」則是6個經濟體的一個「趨同性」做法;各地政府紛紛透過稅費減免、財政補貼和提高融資擔保額等,協助本土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緩解短期的經營困難。其中,台灣和香港政府均為合資格的企業設立為期6個月、由政府作百分百擔保的短期融資擔保計劃,協助企業獲取特惠低息貸款。

此外,多個經濟體亦先後宣布全民性質的現金或消費券派發計劃,由政府直接「開倉濟糧」,紓緩民眾的經濟壓力。

報告認為,亞洲主要經濟體政府在今次抗疫過程中,均在經濟「防風」工作上作出了及時反應,以「特事特辦」的姿態推行不同的支援措施,並展開「你追我趕」式的政策加碼,為本地經濟應對接踵而來的衝擊築起了一道防波堤,對亞洲經濟在疫情過後盡快重拾升軌打好基礎。
 
上述報告已上載至廠商會網頁:
《新冠疫情對亞洲經濟的外溢影響》
http://www.cma.org.hk/uploads/ckfinder/files/Research/CommentandAnalysis/%E5%BB%A0%E5%95%86%E6%9C%83%E5%A0%B1%E5%91%8A-%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5%B0%8D%E4%BA%9E%E6%B4%B2%E7%B6%93%E6%BF%9F%E7%9A%84%E5%A4%96%E6%BA%A2%E5%BD%B1%E9%9F%BF.pdf
《新冠疫情下亞洲主要經濟體的應對措施比較》
http://www.cma.org.hk/uploads/ckfinder/files/Research/CommentandAnalysis/%E5%BB%A0%E5%95%86%E6%9C%83%E5%A0%B1%E5%91%8A-%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4%B8%8B%E4%BA%9E%E6%B4%B2%E4%B8%BB%E8%A6%81%E7%B6%93%E6%BF%9F%E9%AB%94%E7%9A%84%E6%87%89%E5%B0%8D%E6%8E%AA%E6%96%BD%E6%AF%94%E8%BC%8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