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歡迎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政綱
展現創新思維 開拓新局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於今日(29日)公布政綱,從3大方向提出了4大綱領及相關策略,包括強化政府管治、提升香港競爭力、提速提量提效土地和房屋供應,以及建立關愛共融社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此深表認同和支持,認為政綱具突破思維,能從根本著手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結構性及深層次問題,並務實積極地推動香港長遠發展,期望李先生一旦當選後能提出更多具體的措施和執行細節,帶領香港重新出發,邁入新局。
香港近年發展停滯不前,除了因為政治因素外,政府的管治效能出現問題也是主要原因,而第五波疫情更進一步凸顯政府在這方面的不足;廠商會史立德會長認為,李家超先生提出包括以「關鍵績效指標」和增設政府「動員機制」等措施去增強政府的統籌和執行力,並在18區建立義工網絡,團結和動員地區力量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策措施,是非常創新和突破的概念,充份反映李先生有破舊立新、堅決改變的勇氣和擔當,相信能帶來新氣象,建設一個真正高效能的政府。
創新與科技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引擎;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政綱中,李先生提出了6大核心政策,除了鞏固和深化香港的固有優勢外,亦從多方面著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當中,廠商會特別認同要鼓勵科研成果商品化,認為只有充分利用香港工商界特別是香港工業的強大根基和力量,才能有效實現科研成果高增值轉化,以及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多元經濟。廠商會重申,希望李先生能落實成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制定更全面的「再工業化」發展策略,以打造出一個以「科研促進工業,以工業滋養科研」的雙軌和雙贏的發展之路。
李家超先生亦希望透過「北部都會區」來激活經濟發展,並建議設立專門部門去統籌,以及以「先易後難」的原則逐步推進和落實發展,史會長認為這做法務實,「『北部都會區』規模巨大、影響深遠,需要周詳的規劃但又不能拖延太久,否則香港將會錯失許多發展良機,我希望政府能精簡程序,加快發展效率。」他建議政府把「北部都會區」打造成「中試及產業化基地」,並引入優勢製造業,這既可在區內創造大量就業,更有助推動科技商品化和加強與大灣區產業的聯動。
疫情下,香港「封關」的狀態持續,令經濟失去活力,更削弱了競爭力。李先生的政綱提到在疫後要重振香港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並回應業界建議會延展「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以及優化各項協助中小企推廣和拓展業務的支援計劃。廠商會認為措施有助相關行業例如展覽、貿易等恢復元氣,並幫助企業抓緊商機,廠商會期望下屆政府能有更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企業進軍內銷市場以抓緊「內循環」的商機,特別是在應用電子商貿、拓寬渠道和爭取政策上的「拆牆鬆綁」和加強香港品牌推廣等方面,而更重要是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和有序地恢復與國際之間的正常聯繫,以重建投資者、企業,以及人才的信心,並令經濟重拾發展動能。
香港近年發展停滯不前,除了因為政治因素外,政府的管治效能出現問題也是主要原因,而第五波疫情更進一步凸顯政府在這方面的不足;廠商會史立德會長認為,李家超先生提出包括以「關鍵績效指標」和增設政府「動員機制」等措施去增強政府的統籌和執行力,並在18區建立義工網絡,團結和動員地區力量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策措施,是非常創新和突破的概念,充份反映李先生有破舊立新、堅決改變的勇氣和擔當,相信能帶來新氣象,建設一個真正高效能的政府。
創新與科技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引擎;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政綱中,李先生提出了6大核心政策,除了鞏固和深化香港的固有優勢外,亦從多方面著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當中,廠商會特別認同要鼓勵科研成果商品化,認為只有充分利用香港工商界特別是香港工業的強大根基和力量,才能有效實現科研成果高增值轉化,以及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多元經濟。廠商會重申,希望李先生能落實成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制定更全面的「再工業化」發展策略,以打造出一個以「科研促進工業,以工業滋養科研」的雙軌和雙贏的發展之路。
李家超先生亦希望透過「北部都會區」來激活經濟發展,並建議設立專門部門去統籌,以及以「先易後難」的原則逐步推進和落實發展,史會長認為這做法務實,「『北部都會區』規模巨大、影響深遠,需要周詳的規劃但又不能拖延太久,否則香港將會錯失許多發展良機,我希望政府能精簡程序,加快發展效率。」他建議政府把「北部都會區」打造成「中試及產業化基地」,並引入優勢製造業,這既可在區內創造大量就業,更有助推動科技商品化和加強與大灣區產業的聯動。
疫情下,香港「封關」的狀態持續,令經濟失去活力,更削弱了競爭力。李先生的政綱提到在疫後要重振香港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並回應業界建議會延展「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以及優化各項協助中小企推廣和拓展業務的支援計劃。廠商會認為措施有助相關行業例如展覽、貿易等恢復元氣,並幫助企業抓緊商機,廠商會期望下屆政府能有更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企業進軍內銷市場以抓緊「內循環」的商機,特別是在應用電子商貿、拓寬渠道和爭取政策上的「拆牆鬆綁」和加強香港品牌推廣等方面,而更重要是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和有序地恢復與國際之間的正常聯繫,以重建投資者、企業,以及人才的信心,並令經濟重拾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