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倡政府發展工業旅遊握商機

近年,工業旅遊在世界各地冒起,並為當地經濟帶來不俗的經濟效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政策研究部早前發表研究報告,分析了多地發展工業旅遊的策略、運作模式及潛在商業效益,並認為作為國際旅遊之都和擁有深厚工業發展根基的香港,亦具備足夠條件和有利時機發展這種新的旅遊主題,建議特區政府制定政策和相關支援措施加以推動,為提振經濟和產業持續發展開闢一道另類的「風景線」。

小眾模式漸露頭角
現時在德國、日本、台灣,以至中國內地等地均積極發展工業旅遊,設有不同主題的工業觀光點,大致可分為「觀光工廠型」、「主題博物館型」、「現代工程景觀型」、「商旅綜合型」和「工業遺產型」等五種模式。雖然從旅遊經濟的角度看,工業旅遊目前仍屬「小眾」選項,但潛力巨大。市場分析機構Future Market Insights料2033年的全球工業旅遊市場規模將達1,462億港元,而國家的《2016-2025年全國工業旅遊發展綱要》更曾提出,2025年中國境內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數目將達100個,並創造超過2,000億人民幣直接收入。

多元效益造福無窮
該研究報告認為,工業旅遊能為製造型企業帶來多方面利益,包括產品推廣、強化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開闢新的業務領域和收入來源,甚至成為那些正步向式微的企業「浴火重生」的契機。除為企業帶來新商機,工業旅遊亦對行業發展、本地經濟以及社會帶來正面的「溢外效應」,例如豐富旅遊業的產品線,帶動周邊行業例如餐飲業、交通業等的增長,活躍地區經濟和促進本地就業等。

香港具好條件發展
根據內地、台灣、日本等亞洲地區的成功經驗,發展工業旅遊多由政府牽頭推動;至於香港,現時亦有工業旅遊活動,但多由業界自發經營,故往往流於零星。報告認為,香港早已具備發展工業旅遊的豐富條件:一方面,作為國際旅遊之都,每年能吸引數以千萬計的外來遊客,新冠疫情期間更意外帶動本地特色遊,促使本地旅遊品種、客群更為多元;另一方面,香港曾是亞洲新興工業化地區,淵源博深的工業文化構成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儲備。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香港正迎來有利工業旅遊發展的最佳時機;首先,現時旅客需求和消費摸式已經轉變,旅遊業界須加快改革步伐,開拓新的旅遊產品;再者,香港正銳意推動「新型工業化」或「再工業化」,發展工業旅遊可弘揚香港工業文化,並吸引人才和年輕人投身工業。

參考外地的經驗,廠商會建議特區政府從五個方面著手,為香港工業旅遊的發展開啟新氣象:
  1. 提升政策定位,將工業旅遊融入發展藍圖。建議旅遊事務署將相關策略及執行措施納入有待更新的2017年《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並將主打新型工業化重鎮及創科產業的北部都會區,引入高科技工業旅遊元素。
  2. 提供經濟誘因。發展工業旅遊涉及不菲的投資,特區政府可透過設立專項扶持計劃,或擴闊「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等現有計劃的使用範圍,為有意發展觀光業務的工業企業提供資助;又或向旅遊業界提供鼓勵金,以增加經營工業旅遊路線的誘因。
  3. 提升發展能力。委託相關機構為工業旅遊項目制定指導性運作規程、評價標準及開展輔導工作,以加強行業發展的能力和確保質素;鼓勵學術界增強對工業旅遊的研究,並在旅遊專業的課程中增加相關的內容,提升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儲備。
  4. 提振市場推廣。當下,特區政府正加緊「推廣香港的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驗」,以爭取更多旅客訪港。旅遊業可將工業旅遊項目作為推動上述目標的切入點,並由旅發局策劃專項推廣活動,例如網絡宣傳和主題盛事等。
  5. 提倡跨界合作。工業旅遊本為跨行業經濟融合的產物;現時製造企業正致力推動轉型升級,旅遊業亦有開闢新領域的迫切需要,肩負力促經濟復甦和持續發展使命的政府,應牽頭推動跨界通力合作,一同發展這新型旅遊摸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