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探討新冠肺炎對企業的影響
冀政府出台更多紓困措施支援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令本已贏弱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不少中小企更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早前以電話訪問形式,向屬下會員企業了解疫情對他們的影響及應對方案。
被訪問的企業涉獵不同業務範疇,包括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零售、批發等,當中有超過一半在內地設立廠房或分公司;企業規模方面,約7成為聘用少於50人的中小企。
根據企業的回應,目前最困擾會員的是市場訂單或顧客減少、因停工或停業而拖延生產進度或影響業務運作,交通或物流受阻,以及無法或難以購買足夠防疫用品等問題;此外,大部份企業均表示,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當中有近半更指收入減少了5成以上。另外,為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及節省營運開支,企業已經採取不同措施,包括縮短員工上班日數或時間、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暫時停業或暫停部分服務項目。另外,超過兩成表示會開發新產品或轉型新服務,希望能有助早日脫離困局。
面對目前的挑戰,企業最希望得到的援助是租金扣減,其次是即時資助補助、稅務扣減,以及減費包括水、電、牌費。
有在內地設廠的企業表示,在中美兩國簽訂第一階段協議後,廠商轉移生產基地到東南亞的積極性本來有所減慢,但今次疫情令工業生產暫時停頓,嚴重打擊了國內供應鏈運作,加上沒有現金流補給的情況下,企業正面臨很大的營運壓力,預計內地生產及經營環境會日益嚴峻。從中長期看,企業調整生產鏈佈局的壓力會不斷增加。不過,亦有企業指暫時不會搬遷生產基地,主要是內地工人的生產技能較高、文化差異較少,且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更容易被調動起來,對企業發展依然有利。
面對目前的困局,業界正想盡辦法突圍而出。有企業反映,工廠自動化十分重要,可減低人力需求,既節省成本又能提升效率;亦有企業以網絡平台直接銷售的方式,以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為了協助會員應對是次疫情危機,廠商會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及時發布與疫情相關如海關物流、融資借貸、稅務等資訊;邀請屬下法律顧問就內地延遲復工的工資發放問題製作指南,並提供法律建議以供會員參考;設立諮詢熱線,為會員因疫情所引起的勞資關係問題提供意見,以及徵集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裝備供會員免費索取。
廠商會吳宏斌會長指,疫情令勞動力及原材料供應、採購、物流,以至消費者需求等各個供應鏈環節大受影響,各行各業無一倖免。他認為特區政府推出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和多輪合共近百億元的中小企紓緩措施,均能發揮「及時雨」的作用。然而,有關措施大都只能暫時緩解部份行業一時的燃眉之急,若疫情持續多兩、三個月,當局可能需要調整措施的力度、延長期限甚至擴大資助範圍。他期望明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或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多支援業界的措施推出。吳會長亦鼓勵企業「以變應變」,趁機審視業務及策略,探討新的商業模式或產品,特別是加緊邁向數碼轉型,以加快疫情過後復原的速度,同時強化日後低禦風險的能力。
為了幫助中小企應付資金周轉壓力,特區政府已就香港按證保險公司管理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引入多項優化措施,廠商會建議進一步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和「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計劃」,允許企業在半年內暫停還款(包括本金和利息),以及在現有的計劃下增設「十成信貸擔保的產品」,為每家申請企業提供100萬的營運資金貸款,由政府全額擔保,並免收保證手續費和補貼半年利息。此外,政府應適時推行更多的一次性回饋,包括差餉、薪俸稅、租金和公司利得稅寬減等,幫助社會各階層排難解困,亦以此作為逆經濟周期調節的措施,提振需求和刺激內部經濟。
為協助企業加快數碼轉型,廠商會希望政府考慮擴闊「科技券」的適用範圍,特別是應涵蓋數碼化轉型等新興領域以及與採用創新營運模式和管理手段相關的「軟技術」項目,以更好地配合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
近月中央及內地各省市政府已推出不少減費和便利措施以協助工廠復工復產,廠商會建議特區政府強化G2G層面的溝通,及時向內地相關部門反映港商當前的關切和訴求,並促請中央和廣東省政府推出更多支持港資企業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港商發展內銷及紓解經營困難。
另外,因應中美貿易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及內地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廠商正加緊拓展全球化業務版圖以分散投資,廠商會希望政府能全面放開「BUD專項基金」的地域限制,將其適用範圍一次過延展至世界各地的經濟體,並取消「BUD專項基金」有關資助金額的地域分配限制,准予企業將400萬元的資助集中用於發展一個市場,以增加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和效用,更有效地配合每間企業各自業務發展的自主決策與實際需要。
出口保險能助企業對沖市場波動的風險。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早前已推行針對「小營業額保單」保戶的特別支援措施,惟只適用於每年營業額少於5,000萬港元的出口商,廠商會建議,信保局應盡快擴大該措施的適用範圍,以涵蓋每年營業額為5,000萬元或以上的出口商和輸往美國以外海外市場的出口貨物,讓更多的企業受惠。廠商會希望政府敦促和支持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參考其他同業(例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更進取的態度和更到位的服務,為香港企業發展內銷業務以及開拓海外市場增加支援。
廠商會早前已把上述建議透過不同渠道向財政司司長及相關部門反映。
被訪問的企業涉獵不同業務範疇,包括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零售、批發等,當中有超過一半在內地設立廠房或分公司;企業規模方面,約7成為聘用少於50人的中小企。
根據企業的回應,目前最困擾會員的是市場訂單或顧客減少、因停工或停業而拖延生產進度或影響業務運作,交通或物流受阻,以及無法或難以購買足夠防疫用品等問題;此外,大部份企業均表示,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當中有近半更指收入減少了5成以上。另外,為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及節省營運開支,企業已經採取不同措施,包括縮短員工上班日數或時間、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暫時停業或暫停部分服務項目。另外,超過兩成表示會開發新產品或轉型新服務,希望能有助早日脫離困局。
面對目前的挑戰,企業最希望得到的援助是租金扣減,其次是即時資助補助、稅務扣減,以及減費包括水、電、牌費。
有在內地設廠的企業表示,在中美兩國簽訂第一階段協議後,廠商轉移生產基地到東南亞的積極性本來有所減慢,但今次疫情令工業生產暫時停頓,嚴重打擊了國內供應鏈運作,加上沒有現金流補給的情況下,企業正面臨很大的營運壓力,預計內地生產及經營環境會日益嚴峻。從中長期看,企業調整生產鏈佈局的壓力會不斷增加。不過,亦有企業指暫時不會搬遷生產基地,主要是內地工人的生產技能較高、文化差異較少,且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更容易被調動起來,對企業發展依然有利。
面對目前的困局,業界正想盡辦法突圍而出。有企業反映,工廠自動化十分重要,可減低人力需求,既節省成本又能提升效率;亦有企業以網絡平台直接銷售的方式,以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為了協助會員應對是次疫情危機,廠商會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及時發布與疫情相關如海關物流、融資借貸、稅務等資訊;邀請屬下法律顧問就內地延遲復工的工資發放問題製作指南,並提供法律建議以供會員參考;設立諮詢熱線,為會員因疫情所引起的勞資關係問題提供意見,以及徵集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裝備供會員免費索取。
廠商會吳宏斌會長指,疫情令勞動力及原材料供應、採購、物流,以至消費者需求等各個供應鏈環節大受影響,各行各業無一倖免。他認為特區政府推出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和多輪合共近百億元的中小企紓緩措施,均能發揮「及時雨」的作用。然而,有關措施大都只能暫時緩解部份行業一時的燃眉之急,若疫情持續多兩、三個月,當局可能需要調整措施的力度、延長期限甚至擴大資助範圍。他期望明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或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多支援業界的措施推出。吳會長亦鼓勵企業「以變應變」,趁機審視業務及策略,探討新的商業模式或產品,特別是加緊邁向數碼轉型,以加快疫情過後復原的速度,同時強化日後低禦風險的能力。
為了幫助中小企應付資金周轉壓力,特區政府已就香港按證保險公司管理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引入多項優化措施,廠商會建議進一步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和「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計劃」,允許企業在半年內暫停還款(包括本金和利息),以及在現有的計劃下增設「十成信貸擔保的產品」,為每家申請企業提供100萬的營運資金貸款,由政府全額擔保,並免收保證手續費和補貼半年利息。此外,政府應適時推行更多的一次性回饋,包括差餉、薪俸稅、租金和公司利得稅寬減等,幫助社會各階層排難解困,亦以此作為逆經濟周期調節的措施,提振需求和刺激內部經濟。
為協助企業加快數碼轉型,廠商會希望政府考慮擴闊「科技券」的適用範圍,特別是應涵蓋數碼化轉型等新興領域以及與採用創新營運模式和管理手段相關的「軟技術」項目,以更好地配合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
近月中央及內地各省市政府已推出不少減費和便利措施以協助工廠復工復產,廠商會建議特區政府強化G2G層面的溝通,及時向內地相關部門反映港商當前的關切和訴求,並促請中央和廣東省政府推出更多支持港資企業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港商發展內銷及紓解經營困難。
另外,因應中美貿易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及內地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廠商正加緊拓展全球化業務版圖以分散投資,廠商會希望政府能全面放開「BUD專項基金」的地域限制,將其適用範圍一次過延展至世界各地的經濟體,並取消「BUD專項基金」有關資助金額的地域分配限制,准予企業將400萬元的資助集中用於發展一個市場,以增加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和效用,更有效地配合每間企業各自業務發展的自主決策與實際需要。
出口保險能助企業對沖市場波動的風險。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早前已推行針對「小營業額保單」保戶的特別支援措施,惟只適用於每年營業額少於5,000萬港元的出口商,廠商會建議,信保局應盡快擴大該措施的適用範圍,以涵蓋每年營業額為5,000萬元或以上的出口商和輸往美國以外海外市場的出口貨物,讓更多的企業受惠。廠商會希望政府敦促和支持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參考其他同業(例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更進取的態度和更到位的服務,為香港企業發展內銷業務以及開拓海外市場增加支援。
廠商會早前已把上述建議透過不同渠道向財政司司長及相關部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