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全新科技商品化中心「CMA+」隆重開幕
支援科研界與傳統工業接軌

在「工業4.0」浪潮下,製造業正積極探求轉型革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為配合業界升級轉型的需求,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旗下的CMA檢定中心最新成立科技商品化中心「CMA+」,提供先進實驗室及共享空間,以便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及研發,並借助廠商會的商業網絡,促成「政、產、學、研」跨界合作,加快港產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CMA+」佔地5,000呎,坐落於火炭工業區,鄰近科學園。中心設有分子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以及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先進創科設備,方便夥伴企業進行研發,減輕他們在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的資本投入。同時,「CMA+」深入了解業界需求,與科研機構搭建溝通橋樑,為企業配對合適的技術方案。在試運階段,已有10多間企業進駐或正洽談加入「CMA+」,涵蓋綠色能源、環境項目、健康與衛生、先進材料、食品與藥品,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
 
促成「政產學研」合作 彌補應用科研不足短板
為隆重其事,CMA檢定中心於今日(14日)舉行「CMA+」開幕儀式,並邀得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擔任主禮嘉賓。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致辭時表示,基礎科研向來是香港優勢,具備高水平的大學科研機構和頂尖人才,為「再工業化」發展提供養分;「然而本港科研往往停留在中、上游階段,未必切合廠商生產時的需要,以致工業界嘗試科技創新時,難以物色合適的技術和合作夥伴。」
 
有見及此,廠商會2019年起醞釀成立科技商品化平台,以解決香港應用科研不足的短板和推動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們結合自身的商業網絡,以及旗下CMA檢定中心的檢測認證服務,推動政、產、學、研四方合作,使本地科研項目更能切合生產和市場需求,從而令科研成果可以更短時間、更低成本推出市場。」
 
史會長續指,隨着國家正在全速發展成為世界製造強國,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應該把握好這個歷史機會,加快在本地發展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台,聚焦「科研後、量產前」的中間性測試環節,從而完善香港整個創新產業鏈。
 
提供「四大支柱」服務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CMA檢定中心主席暨廠商會副會長駱百強指,將「科技商品化平台」取名為「CMA+」,寓意是檢定中心在原有的檢測本業上,為「政、產、學、研」四方提供「科技商品化」服務。除了創科和實驗室設備,「CMA+」亦會針對科技企業在草創階段遇到的問題,提供四大支柱服務;「由技術與認證支援、製造商及供應鏈聯繫、融資與法律支援,到市場營銷技巧一應俱全,讓企業可以透過『CMA+』迅速對接所需服務及合作夥伴,讓科研成果更容易『落地』。」
 
駱主席舉例指,「CMA+」在試運階段已成功為本地大學科研團隊提供技術配對,與CMA檢定中心子公司CaTAGene合作建立「流動RT-PCR檢測實驗室」,此PCR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儀器能在40 分鐘內快速診斷出新型冠狀病毒,加上輕巧便攜,操作方便,已獲意大利、南美及中東等多國政府及醫療機構採用。駱主席期望未來有更多合作夥伴加盟,令「CMA+」發展為前期創科育成中心,為香港高科技產業長遠發展出一分力。
 
關於CMA檢定中心:
CMA檢定中心(前稱廠商會檢定中心)由廠商會於1979年成立,為一所獲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定機構,專門從事檢測,驗貨和認證服務。2020年,CMA檢定中心推出全新品牌形象和發展策略,除了繼續提供多元化的檢測服務,亦重點推動科技商品化、發展DNA測試和綠色金融服務,以應對全球需求和配合政府推動創科的政策。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希望「CMA+」的成立,可促成「政、產、學、研」跨界合作,加快港產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CMA檢定中心主席暨廠商會副會長駱百強指,「CMA+」將提供四大支柱服務,協助科技企業應對草創階段遇到的問題


由CMA檢定中心成立的「CMA+」今日舉行開幕典禮。(左起CMA檢定中心首席營運總監林俊康、廠商會常務副會長盧金榮、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CMA檢定中心主席暨廠商會副會長駱百強、香港檢測和認證局秘書長李詩昕 )


「CMA+」提供先進實驗室及共享空間,以便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及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