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支持行政長官提出成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冀能加強對本地及境外製造業企業支援

行政長官今日(12日)提出重組政府架構的具體方案,新增及改組多個政策局,以更有效地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和處理各種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改組方案包括將現有的創新及科技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再次彰顯政府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的決心,有助社會重新重視工業對本港經濟的重大貢獻和作用,並確立創科與製造之間相輔相成的政策定位,好讓兩種產業能並駕齊驅地推動香港經濟朝向多元化發展,以把握國家的新發展機遇。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近年特區政府雖然確實增加了許多資源推動「再工業化」,但無論是社會抑或政府對「再工業化」的理解仍流於表面,產業發展出現「重創科,輕製造」的傾向,社會對「工業式微」的誤解遲遲未能改觀;「廠商會在過去幾年一直向政府爭取優化創科局職能,建議組建一個專責部門負責落實和推進『再工業化』。」史立德會長十分認同行政長官的建議,相信透過理順政府架構,有助為香港工業發展制定更長遠、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他希望下屆政府可以早日落實改組,令業界能及時把握當前國際價值鏈重整和國家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新機遇。
 
針對未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職能和定位,廠商會在早前提交的「2022-23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建議中便提出,該局應釐清創科與工業的政策定位,並三管齊下,在催谷新型工業、促進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以及支援港資製造業三方面推動工業發展。
 
在促進本土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方面,現時本港仍有7,000多家企業從事製造業,廠商會建議,未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可參考內地的工業發展策略,釐定一批新興工業(如機械人、生物/健康科技、新一代半導體、節能環保等)和一批香港優勢工業(如食品、農產品、中醫藥、精密機械等)作為重點發展產業,並借助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引入製造業為區內的基礎性產業,預留土地打造香港優勢工業的示範基地,吸引本地和回流的廠商進駐。同時探索在區內打造「中試及產業化基地」,將「港版中試」與「香港製造」相結合,為香港「再工業化」開啟新方向。
 
另外,現時內地港資製造業企業仍有4萬多家,他們是香港經濟「外循環」的重要部分,建議新改組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將支援境外工業持續發展正式納為局方的一項職能,並建議派員常駐特區政府海外經貿辦和內地辦事處,負責支援境外香港工業發展、宣傳「香港製造」和「香港品牌」、以及為本土工業招商引資的工作。

除了改組創科局,廠商會亦期望,政府能以更開放的思維為「再工業化」構建全方位的支援體系;一方面引導社會各界共建有利工業發展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積極運用傾斜性政策,透過土地、財稅、人才引進、勞力供應、市場渠道(例如政府優先採購)、法規等方面的便利性措施,優化本地的經營環境,增加企業投資製造業的誘因,讓「再工業化」可以提速發展。
       
此外,廠商會亦期望重組後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能更聚焦推動本港商貿發展和支援中小企拓展市場,特別是商機無限的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對於行政長官提到局方日後會致力建設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廠商會表示支持,並建議局方應力爭在「灣區標準」的建設中發揮更積極的角色,在一些本地具有優勢的領域,例如檢測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更加主動與粵澳加強規則銜接和制度對接,這不僅有助香港產品和服務拓展內銷市場,還可幫助內地企業對標高水準的國際經貿規則;當局還可以探討在一些目前尚未有廣泛認可標準的創新科技領域,與粵共同制定國際標準,把大灣區打造成亞太區的「標準制定及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