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支持行政长官提出成立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冀能加强对本地及境外制造业企业支持
行政长官今日(12日)提出重组政府架构的具体方案,新增及改组多个政策局,以更有效地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和处理各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改组方案包括将现有的创新及科技局扩大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再次彰显政府推动香港「再工业化」的决心,有助社会重新重视工业对本港经济的重大贡献和作用,并确立创科与制造之间相辅相成的政策定位,好让两种产业能并驾齐驱地推动香港经济朝向多元化发展,以把握国家的新发展机遇。
厂商会会长史立德指,近年特区政府虽然确实增加了许多资源推动「再工业化」,但无论是社会抑或政府对「再工业化」的理解仍流于表面,产业发展出现「重创科,轻制造」的倾向,社会对「工业式微」的误解迟迟未能改观;「厂商会在过去几年一直向政府争取优化创科局职能,建议组建一个专责部门负责落实和推进『再工业化』。」史立德会长十分认同行政长官的建议,相信透过理顺政府架构,有助为香港工业发展制定更长远、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他希望下届政府可以早日落实改组,令业界能及时把握当前国际价值链重整和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新机遇。
针对未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职能和定位,厂商会在早前提交的「2022-23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建议中便提出,该局应厘清创科与工业的政策定位,并三管齐下,在催谷新型工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以及支持港资制造业三方面推动工业发展。
在促进本土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方面,现时本港仍有7,000多家企业从事制造业,厂商会建议,未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可参考内地的工业发展策略,厘定一批新兴工业(如机械人、生物/健康科技、新一代半导体、节能环保等)和一批香港优势工业(如食品、农产品、中医药、精密机械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并借助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引入制造业为区内的基础性产业,预留土地打造香港优势工业的示范基地,吸引本地和回流的厂商进驻。同时探索在区内打造「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将「港版中试」与「香港制造」相结合,为香港「再工业化」开启新方向。
另外,现时内地港资制造业企业仍有4万多家,他们是香港经济「外循环」的重要部分,建议新改组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将支持境外工业持续发展正式纳为局方的一项职能,并建议派员常驻特区政府海外经贸办和内地办事处,负责支持境外香港工业发展、宣传「香港制造」和「香港品牌」、以及为本土工业招商引资的工作。
除了改组创科局,厂商会亦期望,政府能以更开放的思维为「再工业化」构建全方位的支援体系;一方面引导社会各界共建有利工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倾斜性政策,透过土地、财税、人才引进、劳力供应、市场渠道(例如政府优先采购)、法规等方面的便利性措施,优化本地的经营环境,增加企业投资制造业的诱因,让「再工业化」可以提速发展。
此外,厂商会亦期望重组后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能更聚焦推动本港商贸发展和支持中小企拓展市场,特别是商机无限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于行政长官提到局方日后会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厂商会表示支持,并建议局方应力争在「湾区标准」的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角色,在一些本地具有优势的领域,例如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更加主动与粤澳加强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这不仅有助香港产品和服务拓展内销市场,还可帮助内地企业对标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当局还可以探讨在一些目前尚未有广泛认可标准的创新科技领域,与粤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把大湾区打造成亚太区的「标准制定及管理中心」。
厂商会会长史立德指,近年特区政府虽然确实增加了许多资源推动「再工业化」,但无论是社会抑或政府对「再工业化」的理解仍流于表面,产业发展出现「重创科,轻制造」的倾向,社会对「工业式微」的误解迟迟未能改观;「厂商会在过去几年一直向政府争取优化创科局职能,建议组建一个专责部门负责落实和推进『再工业化』。」史立德会长十分认同行政长官的建议,相信透过理顺政府架构,有助为香港工业发展制定更长远、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他希望下届政府可以早日落实改组,令业界能及时把握当前国际价值链重整和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新机遇。
针对未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职能和定位,厂商会在早前提交的「2022-23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建议中便提出,该局应厘清创科与工业的政策定位,并三管齐下,在催谷新型工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以及支持港资制造业三方面推动工业发展。
在促进本土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方面,现时本港仍有7,000多家企业从事制造业,厂商会建议,未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可参考内地的工业发展策略,厘定一批新兴工业(如机械人、生物/健康科技、新一代半导体、节能环保等)和一批香港优势工业(如食品、农产品、中医药、精密机械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并借助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引入制造业为区内的基础性产业,预留土地打造香港优势工业的示范基地,吸引本地和回流的厂商进驻。同时探索在区内打造「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将「港版中试」与「香港制造」相结合,为香港「再工业化」开启新方向。
另外,现时内地港资制造业企业仍有4万多家,他们是香港经济「外循环」的重要部分,建议新改组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将支持境外工业持续发展正式纳为局方的一项职能,并建议派员常驻特区政府海外经贸办和内地办事处,负责支持境外香港工业发展、宣传「香港制造」和「香港品牌」、以及为本土工业招商引资的工作。
除了改组创科局,厂商会亦期望,政府能以更开放的思维为「再工业化」构建全方位的支援体系;一方面引导社会各界共建有利工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倾斜性政策,透过土地、财税、人才引进、劳力供应、市场渠道(例如政府优先采购)、法规等方面的便利性措施,优化本地的经营环境,增加企业投资制造业的诱因,让「再工业化」可以提速发展。
此外,厂商会亦期望重组后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能更聚焦推动本港商贸发展和支持中小企拓展市场,特别是商机无限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于行政长官提到局方日后会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厂商会表示支持,并建议局方应力争在「湾区标准」的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角色,在一些本地具有优势的领域,例如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更加主动与粤澳加强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这不仅有助香港产品和服务拓展内销市场,还可帮助内地企业对标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当局还可以探讨在一些目前尚未有广泛认可标准的创新科技领域,与粤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把大湾区打造成亚太区的「标准制定及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