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提交全國兩會建議及提案
倡大灣區建設「中試熟化」基地 加強監管勞務派遣企業
本年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政協會議正在北京舉行,為協助香港工商界把握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透過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了有關加強勞務派遣企業監管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創成果「中試轉化」基地的建議和提案,以期進一步完善內地營商環境和推動創科成果產業化提速發展。
對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原則,全力支持香港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深表支持和鼓舞,指自從落實《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開展了由治及興的新征程,再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龐大機遇,將為香港經濟復甦提供龐大動力。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亦介紹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他一再強調要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及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廠商會對此深表認同,認為國家應善用香港的優勢,推動科技商品化、產業化以拉動產業升級,並希望國內的經營和投資環境能持續優化,以推動港企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為此,廠商會內地事務委員會在兩會舉行前討論了相關提案議題,並透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永遠名譽會長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施榮懷永遠名譽會長,在兩會期間向中央政府及內地有關部門反映意見。建議及提案要點如下:
統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成果中試轉化基地建設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大灣區一員以及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持份者,香港應配合國家創科發展策略上的方向和要求,發揮自身優勢,在大灣區中試基地建設中擔當主力軍和「領頭羊」的積極角色。廠商會建議內地當局可採取4大措施,推進大灣區中試轉化基地的建設:
1. 中央有關部門可加強頂層設計,牽頭制定《促進大灣區中試發展的專項規劃文件》,從推動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發,根據區內城市的科技基建、創新能力、要素資源、產業型態等具體條件,確定各自的比較優勢,釐訂不同城市發展中試的定位和特色功能。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可考慮設立一個推動中試發展的專責部門,擔當中央層面的統籌協調角色。
2. 建議在業界層面倡導成立「大灣區中試發展聯盟」,鼓勵和協助大灣區內各類創新主體建立策略聯盟,發揮民間組織在商業網絡和運作方式靈活等方面的優勢,牽頭籌建民間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或者行業性的中試轉化平台,提供有利於產研對接的支援和服務體系等。
3. 善用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下「亦內亦外」的特質,從區域一體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視野去定位、規劃和推進大灣區科創中試功能;應借助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境外城市的「窗口」功能,承接來自海外創科成果轉化的國際業務,為瞄準內地市場的海外科研企業提供「外研中用」的中試轉化服務。
4. 深港應開展「強強合作」,率先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推動兩地科研機構、中試平台之間的跨境對接和緊密合作,集中優勢資源共建覆蓋創新成果轉化全鏈條的「中試及產業化基地」,以聯手打造成大灣區創科應用的「轉換器」、創科成果產業化的「加速器」和科技創業的「孵化器」。
提倡加強勞務派遣企業監管
廠商會留意到,隨着內地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勞動用工形式日益多樣化,勞務派遣業務發展迅速。勞務派遣企業在滿足用工需求、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和提高人力資源靈活性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勞務派遣企業正畸形擴張,缺乏監管亦容易衍生各種社會矛盾,包括出現無資質的勞務派遣企業橫行;註冊資本要求偏低,風險抵禦能力弱;超比例向用工單位和非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派遣員工;派遣業務經營混亂等,任其發展將對國家經濟的良性發展及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廠商會作出5點建議:
1. 建立勞務派遣行業信用管理體系,對勞務派遣企業實行信用誠信評價,並加強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2. 建立勞務派遣企業風險責任保證金制度,防止勞務派遣企業利用破產等手段逃避法律責任。
3. 結合「互聯網+監管」、日常巡查及舉報投訴專查等方式,嚴厲打擊勞務派遣企業無證經營、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不及時足額發放工資的行為,並督促他們嚴格遵守各種勞務派遣限定。
4. 建立勞務派遣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勞務派遣用工實名制管理,以維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5. 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公眾信息平台等渠道,向企業經營者和勞務派遣人員推廣普及有關勞務派遣法律法規。
對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原則,全力支持香港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深表支持和鼓舞,指自從落實《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開展了由治及興的新征程,再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龐大機遇,將為香港經濟復甦提供龐大動力。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亦介紹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他一再強調要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及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廠商會對此深表認同,認為國家應善用香港的優勢,推動科技商品化、產業化以拉動產業升級,並希望國內的經營和投資環境能持續優化,以推動港企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為此,廠商會內地事務委員會在兩會舉行前討論了相關提案議題,並透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永遠名譽會長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施榮懷永遠名譽會長,在兩會期間向中央政府及內地有關部門反映意見。建議及提案要點如下:
統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成果中試轉化基地建設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大灣區一員以及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持份者,香港應配合國家創科發展策略上的方向和要求,發揮自身優勢,在大灣區中試基地建設中擔當主力軍和「領頭羊」的積極角色。廠商會建議內地當局可採取4大措施,推進大灣區中試轉化基地的建設:
1. 中央有關部門可加強頂層設計,牽頭制定《促進大灣區中試發展的專項規劃文件》,從推動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發,根據區內城市的科技基建、創新能力、要素資源、產業型態等具體條件,確定各自的比較優勢,釐訂不同城市發展中試的定位和特色功能。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可考慮設立一個推動中試發展的專責部門,擔當中央層面的統籌協調角色。
2. 建議在業界層面倡導成立「大灣區中試發展聯盟」,鼓勵和協助大灣區內各類創新主體建立策略聯盟,發揮民間組織在商業網絡和運作方式靈活等方面的優勢,牽頭籌建民間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或者行業性的中試轉化平台,提供有利於產研對接的支援和服務體系等。
3. 善用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下「亦內亦外」的特質,從區域一體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視野去定位、規劃和推進大灣區科創中試功能;應借助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境外城市的「窗口」功能,承接來自海外創科成果轉化的國際業務,為瞄準內地市場的海外科研企業提供「外研中用」的中試轉化服務。
4. 深港應開展「強強合作」,率先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推動兩地科研機構、中試平台之間的跨境對接和緊密合作,集中優勢資源共建覆蓋創新成果轉化全鏈條的「中試及產業化基地」,以聯手打造成大灣區創科應用的「轉換器」、創科成果產業化的「加速器」和科技創業的「孵化器」。
提倡加強勞務派遣企業監管
廠商會留意到,隨着內地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勞動用工形式日益多樣化,勞務派遣業務發展迅速。勞務派遣企業在滿足用工需求、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和提高人力資源靈活性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勞務派遣企業正畸形擴張,缺乏監管亦容易衍生各種社會矛盾,包括出現無資質的勞務派遣企業橫行;註冊資本要求偏低,風險抵禦能力弱;超比例向用工單位和非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派遣員工;派遣業務經營混亂等,任其發展將對國家經濟的良性發展及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廠商會作出5點建議:
1. 建立勞務派遣行業信用管理體系,對勞務派遣企業實行信用誠信評價,並加強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2. 建立勞務派遣企業風險責任保證金制度,防止勞務派遣企業利用破產等手段逃避法律責任。
3. 結合「互聯網+監管」、日常巡查及舉報投訴專查等方式,嚴厲打擊勞務派遣企業無證經營、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不及時足額發放工資的行為,並督促他們嚴格遵守各種勞務派遣限定。
4. 建立勞務派遣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勞務派遣用工實名制管理,以維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5. 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公眾信息平台等渠道,向企業經營者和勞務派遣人員推廣普及有關勞務派遣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