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歡迎特區政府推出輸入外勞新方案

特區政府今日(13日)宣布推出多項應對本地勞工短缺的新安排,包括准許26個工種聘用外勞、在建造業和運輸業推出輸入外勞特別計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此表示歡迎,認為當局「多管齊下」,有助紓緩本港多個行業「人手荒」問題,推動經濟加快復常。此外,當局在勞工住宿上推出特別安排,做法靈活務實,而即日通勤模式更與廠商會早前提出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通關緩衝帶」、允許特定人員自由往返深圳和香港的概念相近。廠商會希望當局日後視乎人力資源上的需要,讓更多相關行業透過類似的計劃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以配合未來香港發展需要。

是次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包括簡化審批程序和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當中涵蓋多個人手緊缺的工種,亦有部分屬於香港傳統工業。另外,政府亦針對建造業和運輸業這兩大勞動力明顯不足的行業,引入外勞,配額上限合共2萬個。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形容,是次輸入外勞的新方案具突破;「當局為建造業和運輸業制定特別的輸入勞工計劃,做法破格,可以即時為這兩個行業紓緩人手;而當局亦分別參考了澳門和新加坡的做法,允許建造業外勞住在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而在機場工作的外勞則可即日來回,既切合行業的特性,又考慮到本港居住條件,做法靈活。」

廠商會表示,現時低技術勞動人口較疫情前減少16萬,輸入2萬外勞仍然是「杯水車薪」,希望當局能定期檢視特別計劃的成效和其他行業的人力需求情況,適時把計劃擴大至更多有需要的行業,例如餐飲、旅遊、製造等。此外,當局亦可探討透過跨境合作的制度創新,例如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類似橫琴的「通關緩衝帶」等,允許內地科研、製造、工程及技術人員以通勤的方式自由往返深圳與港深創科園、新田科技城等特定區域工作,這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善用內地的優勢,既可為區內產業發展提供大量人力,又可避免加劇本地住房壓力,為本港勞工緊絀、居住空間不足及生活成本高的「老大難問題」尋求破局之策。

廠商會亦促請政府,除進行新一輸人力資源推算外,亦應儘快制定人口政策,從釋放本地勞工、培育本地人才、吸引人才、輸入勞工和鼓勵生育等各方面施策,以配合本港長遠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