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倡維持現行最低工資檢討機制

最低工資委員會今日(5日)起就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展開第二階段諮詢。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重申,不贊成引入過分頻繁和「機械式」的檢討方式,認為會損害香港營商環境和競爭力,對經濟、社會和民生均造成負面影響,促請委員會維持現時行之有效的最低工資檢討機制。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表示,友善的營商環境、靈活彈性的人力資源市場是本港經濟的重要競爭優勢,企業一直按自身能力和需要,為僱員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事實上,自2010年制定法定最低工資以來,香港賺取最低工資的僱員人數逐年減少,反映僱主會因應經濟增長和市場趨勢,主動以較高的薪酬待遇聘用員工,足以證明現行的最低工資機制卓有成效。」

他續指,即使過去3年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令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見的經營危機,商界雖然不認同,但最終仍接受特區政府所推出的多項勞工福利政策改革,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水平、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和逐步增加勞工假,展現了極大誠意維持和諧的勞資關係和社會安定。

廠商會留意到社會對優化最低工資機制有不同建議,包括將檢討周期由「兩年一檢」縮短至「一年一檢」,對此廠商會並不認同,因為每次檢討都涉及繁重的行政工作,並可能引起「漣漪效應」,牽動整個人力資源市場的薪酬架構;過度檢討不但虛耗社會資源,更會增加企業人事管理上的遵從成本和行政負擔。

廠商會亦反對以方程式釐定最低工資水平,指現行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全面,涵蓋數據分析、勞資協商和公眾諮詢等程序,平衡了不同持分者的權益,亦能顧及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然而,如改以方程式來計算調整水平,就只能以滯後的數據作基準,缺乏前瞻性的經濟評估。如果單純將最低工資水平與通脹掛鉤,更有可能引發工資與物價互相追逐的惡性循環,對本港經濟環境、商業運作以至民生皆帶來難以逆轉的負面影響,形成勞資「雙輸」的局面。 商界理解和支持特區政府改善基層僱員社會福利和處理在職貧窮問題的決心,然而法定最低工資的政策初衷是希望在防止工資過低、避免低薪職位流失和維持香港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廠商會促請委員會繼續沿用現時最低工資的各項制度,包括檢討周期、釐定方式,以及最低工資委員會的組成,以維持香港營商環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