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支持2025年施政報告
指積極有為  助力香港經濟破局前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了其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報告表示支持,並讚賞其內容全面翔實、重點分明,前瞻性和務實性兼備。報告有效回應了社會各界的迫切訴求,以周密務實的政策部署為香港經濟恢復全面增長添注動力,並提出具開創性的改革措施,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和開闢產業發展新格局夯實制度基礎;同時,從高屋建瓴的角度積極謀篇布局,圍繞香港的獨特優勢,就多個策略性領域制定一系列具突破性的新策略,為提升香港經濟長遠競爭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施政報告》圍繞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兩大主軸,提出一系列短、中、長期的政策。同時,在篇章的編排上突破傳統框架,設立獨立章節重點闡述施政方略。廠商會認為,此舉有助於社會各界更準確地把握政府的重點發展方向,同時亦能夠進一步明確政府各部門之間在政策實施上的權責分工,加上「部門首長責任制」、加強公務員評核機制等強化管治及效率措施的推行,相信有助於提升政府的跨部門協同效率,確保改革措施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特區政府勇於以破格的思維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擬設立高層次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勠力推動不同範疇行政措施的「拆牆鬆綁」,除了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推行多元開發模式、以靈活批撥土地、減低補地價資金成本外,還將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廠商會對此深表歡迎,並建議政府可考慮引入內地或海外知名園區開發企業入股並擔任北都產業園區開發公司的策略性夥伴,借助其資金、人才和經驗,加快園區的發展;同時,除了透過專屬法例賦予園區公司以「特事特辦」的權利之外,特區政府還可向中央有關部門爭取,以北都新設產業園區為試點,推行貨物、人員及資金進出內地的特殊便利安排,透過跨境合作的制度創新,增強對海內外製造業企業落戶北都的吸引力。

《施政報告》提出要銳意培育新興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與數據科學等。廠商會支持政府以這些新興產業為切入點,加速推動科研成果的中試驗證、商品化與產業化,以盡快形成具規模效應的新型工業化產業集群,推進本港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多元發展。廠商會特別歡迎政府推動食品產業發展的新舉措,並冀望擬議的香園圍口岸食品產業園能塑造成為首個港版「專精特新產業園」,吸引本地和區域內的食品企業、食品科技研發機構、中試平台、檢測認證機構等入駐,構建貫通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食品科技工業生態圈。

為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支持惠民科研、推動低空經濟生態圈建設、以及推動航天科技發展和太空經濟等;廠商會讚揚這些措施有助於優化和提升本港的創科生態圈。廠商會歡迎政府推行知識產權融資沙盒的試點以及支援中小型創科企業專利評估的2年先導計劃,認為有關舉措切中業界發展知識產權面臨的痛點,有助於促進知識產權的商品化應用與貿易。

廠商會亦樂見政府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及瞭解行業需要,並邀請科技企業高管和技術專家參與教學及課程設計。廠商會相信,該計劃有助於加強產學研的聯動發展,更可消除創新鏈上各環節之間的「信息壁壘」,從而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及將於今年內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並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廠商會認為,政府順應國際經貿格局和港商業務版圖的演變,及時調整駐外經貿辦的地理分布,有助於更好地發揮香港作為國際交往與合作戰略樞紐的功能,更可為積極「走出去」、推進供應鏈多元化布局的港商提供更到位的在地支援。

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施政報告》還表示將積極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港設立辦事處;以及由政府牽頭或者支持本地大學及專業組織在本地舉辦各種國際會議等。廠商會對此深表支持,並希望政府繼續投入資源,吸引更多國際組織和活動進駐香港,力爭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機構匯聚中心」。《施政報告》表示將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和國際會議的機會;廠商會認為此舉不但可為本地青年提供開拓視野的寶貴機會,亦有助強化本地的國際型人才儲備,為吸引國際組織來港落戶創造條件。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並整合政府及公營機構的有關資源成立一站式服務平台;廠商會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於強化香港作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的地位,壯大總部經濟。廠商會表示將會積極配合國家「國牌出海」的戰略方針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方向,整合旗下的檢測認證、科技商品化及中試、商業支援、品牌推廣、展覽展示和碳審計及ESG合規等相關服務,推出面向內地企業的「一條龍出海加速方案」。

此外,廠商會高度讚賞《施政報告》回應了包括本會在內的工商界的訴求,提出了11項支援中小企業的措施,包括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並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度延長一年、寬減政府部分收費、為「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元並擴大資助地域範圍、強化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服務、以及優化「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等。廠商會感謝政府從多方面入手「撐企業」,並相信這些「政策及時雨」能發揮立竿見影的積極作用,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的短期經營壓力,同時亦為業界開拓新商機和推動業務轉型升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