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支持2025年施政报告
指积极有为 助力香港经济破局前行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7日)发表了其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对报告表示支持,并赞赏其内容全面翔实、重点分明,前瞻性和务实性兼备。报告有效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迫切诉求,以周密务实的政策部署为香港经济恢复全面增长添注动力,并提出具开创性的改革措施,为加快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和开辟产业发展新格局夯实制度基础;同时,从高屋建瓴的角度积极谋篇布局,围绕香港的独特优势,就多个策略性领域制定一系列具突破性的新策略,为提升香港经济长远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施政报告》围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主轴,提出一系列短、中、长期的政策。同时,在篇章的编排上突破传统框架,设立独立章节重点阐述施政方略。厂商会认为,此举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亦能够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之间在政策实施上的权责分工,加上「部门首长责任制」、加强公务员评核机制等强化管治及效率措施的推行,相信有助于提升政府的跨部门协同效率,确保改革措施与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特区政府勇于以破格的思维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拟设立高层次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勠力推动不同范畴行政措施的「拆墙松绑」,除了引入快速审批制度、推行多元开发模式、以灵活批拨土地、减低补地价资金成本外,还将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厂商会对此深表欢迎,并建议政府可考虑引入内地或海外知名园区开发企业入股并担任北都产业园区开发公司的策略性伙伴,借助其资金、人才和经验,加快园区的发展;同时,除了透过专属法例赋予园区公司以「特事特办」的权利之外,特区政府还可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以北都新设产业园区为试点,推行货物、人员及资金进出内地的特殊便利安排,透过跨境合作的制度创新,增强对海内外制造业企业落户北都的吸引力。
《施政报告》提出要锐意培育新兴产业,包括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等。厂商会支持政府以这些新兴产业为切入点,加速推动科研成果的中试验证、商品化与产业化,以尽快形成具规模效应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推进本港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多元发展。厂商会特别欢迎政府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并冀望拟议的香园围口岸食品产业园能塑造成为首个港版「专精特新产业园」,吸引本地和区域内的食品企业、食品科技研发机构、中试平台、检测认证机构等入驻,构建贯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食品科技工业生态圈。
为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创科建设策略布局、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持惠民科研、推动低空经济生态圈建设、以及推动航天科技发展和太空经济等;厂商会赞扬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和提升本港的创科生态圈。厂商会欢迎政府推行知识产权融资沙盒的试点以及支援中小型创科企业专利评估的2年先导计划,认为有关举措切中业界发展知识产权面临的痛点,有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应用与贸易。
厂商会亦乐见政府推出「产学创科人才交流计划」,鼓励大学教授参与企业研发及了解行业需要,并邀请科技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及课程设计。厂商会相信,该计划有助于加强产学研的联动发展,更可消除创新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从而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提及将于今年内成立吉隆坡经济贸易办事处,并扩展经贸办覆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厂商会认为,政府顺应国际经贸格局和港商业务版图的演变,及时调整驻外经贸办的地理分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香港作为国际交往与合作战略枢纽的功能,更可为积极「走出去」、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港商提供更到位的在地支援。
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方面,《施政报告》还表示将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港设立办事处;以及由政府牵头或者支持本地大学及专业组织在本地举办各种国际会议等。厂商会对此深表支持,并希望政府继续投入资源,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和活动进驻香港,力争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机构汇聚中心」。《施政报告》表示将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国际会议的机会;厂商会认为此举不但可为本地青年提供开拓视野的宝贵机会,亦有助强化本地的国际型人才储备,为吸引国际组织来港落户创造条件。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并整合政府及公营机构的有关资源成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厂商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有助于强化香港作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的地位,壮大总部经济。厂商会表示将会积极配合国家「国牌出海」的战略方针和特区政府的工作方向,整合旗下的检测认证、科技商品化及中试、商业支援、品牌推广、展览展示和碳审计及ESG合规等相关服务,推出面向内地企业的「一条龙出海加速方案」。
此外,厂商会高度赞赏《施政报告》回应了包括本会在内的工商界的诉求,提出了11项支援中小企业的措施,包括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并将「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度延长一年、宽减政府部分收费、为「BUD专项基金」注资14.3亿元并扩大资助地域范围、强化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的服务、以及优化「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等。厂商会感谢政府从多方面入手「撑企业」,并相信这些「政策及时雨」能发挥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短期经营压力,同时亦为业界开拓新商机和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今年的《施政报告》围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主轴,提出一系列短、中、长期的政策。同时,在篇章的编排上突破传统框架,设立独立章节重点阐述施政方略。厂商会认为,此举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亦能够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之间在政策实施上的权责分工,加上「部门首长责任制」、加强公务员评核机制等强化管治及效率措施的推行,相信有助于提升政府的跨部门协同效率,确保改革措施与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特区政府勇于以破格的思维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拟设立高层次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勠力推动不同范畴行政措施的「拆墙松绑」,除了引入快速审批制度、推行多元开发模式、以灵活批拨土地、减低补地价资金成本外,还将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厂商会对此深表欢迎,并建议政府可考虑引入内地或海外知名园区开发企业入股并担任北都产业园区开发公司的策略性伙伴,借助其资金、人才和经验,加快园区的发展;同时,除了透过专属法例赋予园区公司以「特事特办」的权利之外,特区政府还可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以北都新设产业园区为试点,推行货物、人员及资金进出内地的特殊便利安排,透过跨境合作的制度创新,增强对海内外制造业企业落户北都的吸引力。
《施政报告》提出要锐意培育新兴产业,包括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等。厂商会支持政府以这些新兴产业为切入点,加速推动科研成果的中试验证、商品化与产业化,以尽快形成具规模效应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推进本港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多元发展。厂商会特别欢迎政府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并冀望拟议的香园围口岸食品产业园能塑造成为首个港版「专精特新产业园」,吸引本地和区域内的食品企业、食品科技研发机构、中试平台、检测认证机构等入驻,构建贯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食品科技工业生态圈。
为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创科建设策略布局、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持惠民科研、推动低空经济生态圈建设、以及推动航天科技发展和太空经济等;厂商会赞扬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和提升本港的创科生态圈。厂商会欢迎政府推行知识产权融资沙盒的试点以及支援中小型创科企业专利评估的2年先导计划,认为有关举措切中业界发展知识产权面临的痛点,有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应用与贸易。
厂商会亦乐见政府推出「产学创科人才交流计划」,鼓励大学教授参与企业研发及了解行业需要,并邀请科技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及课程设计。厂商会相信,该计划有助于加强产学研的联动发展,更可消除创新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从而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提及将于今年内成立吉隆坡经济贸易办事处,并扩展经贸办覆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厂商会认为,政府顺应国际经贸格局和港商业务版图的演变,及时调整驻外经贸办的地理分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香港作为国际交往与合作战略枢纽的功能,更可为积极「走出去」、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港商提供更到位的在地支援。
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方面,《施政报告》还表示将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港设立办事处;以及由政府牵头或者支持本地大学及专业组织在本地举办各种国际会议等。厂商会对此深表支持,并希望政府继续投入资源,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和活动进驻香港,力争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机构汇聚中心」。《施政报告》表示将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国际会议的机会;厂商会认为此举不但可为本地青年提供开拓视野的宝贵机会,亦有助强化本地的国际型人才储备,为吸引国际组织来港落户创造条件。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并整合政府及公营机构的有关资源成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厂商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有助于强化香港作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的地位,壮大总部经济。厂商会表示将会积极配合国家「国牌出海」的战略方针和特区政府的工作方向,整合旗下的检测认证、科技商品化及中试、商业支援、品牌推广、展览展示和碳审计及ESG合规等相关服务,推出面向内地企业的「一条龙出海加速方案」。
此外,厂商会高度赞赏《施政报告》回应了包括本会在内的工商界的诉求,提出了11项支援中小企业的措施,包括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并将「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度延长一年、宽减政府部分收费、为「BUD专项基金」注资14.3亿元并扩大资助地域范围、强化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的服务、以及优化「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等。厂商会感谢政府从多方面入手「撑企业」,并相信这些「政策及时雨」能发挥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短期经营压力,同时亦为业界开拓新商机和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