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办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
中美双方虽有望重启贸易谈判,但进度缓慢,企业仍需作好准备,以抗御未来形势可能随时出现反复的风险。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于日前(7月19日)举行「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请来制造业界的代表及不同界别的专家,向会员分享应对贸易战的经验和看法。午餐会共吸引过百人出席,主要嘉宾包括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中联办经济部贸易处综合组处长马战军、副处长刘红裕以及「冠名赞助商」工银亚洲行政总裁武龙及副行政总裁唐希强。
厂商会会长吴宏斌博士致辞时指,自贸易战开打以来,多重不明朗因素笼罩着香港,多项数据均显示本港经济有下行风险,加上业界普遍对贸战能在短期内达成协议并不乐观,香港厂商须寻求转变,除积极「走出去」发展多元化市场及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外,亦应加紧升级国内的生产线,提高效率及增强竞争力,才能抗逆求存。
吴会长又指,「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现今保护主义升温的环境下,正好为港商带来一番新机遇,故近年厂商会组织了几次访问团前往中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他认为这些新兴国家近年在中国大力协助发展基建下,经济正急速增长,形成具潜力的产品市场,加上当地政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绝对是港商投资建厂以及开拓市场的新选择。
在厂商会行政总裁杨立门主持的讨论环节上,长江制衣有限公司董事兼厂商会常务会董陈淑玲、飞达帽业集团副主席颜宝铃及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厂商会会董张杰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越南及墨西哥设厂的经验,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充裕的劳动力、低廉的工资,以及较低的税率很吸引,但同时亦存在各种挑战,例如劳工的教育水平不高、语言不通、缺乏生产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克服,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适应,故此厂商在投资前必须要有完善周详的计划;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贸易战虽然对厂商利润造成压力,但同时亦是很好的机会让他们重整生产网络的布局。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自贸战开始以来,推出不少措施帮助中小企应对挑战及纾困。信用保险局总监黎衍平指,该局为出口商提供免费的买家信用评估服务及额外的付货前风险保障,即使海外买家因加征关税而拒绝提货也能获保障。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指,BUD Fund的申请持续上升,特别是涉及东南亚市场的项目,反映企业正加快步伐开拓市场,然而,他建议厂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不要放弃在国内的生产线,相反更要加快朝向工业4.0升级,他解释十多年前有不少外国投资者将国内厂房搬迁往东南亚或墨西哥,但大部份都是失败告终,最终都是搬回国内;他认为厂商搬往东南亚,可视为「短期安排」,长远国内厂房应进行转型升级,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一定有能力抗御贸易战。他亦留意到现时只有30%在东莞设厂的企业有做内销,他认为厂商应多发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大湾区,除了市场规模庞大外,文化及地理位置相近,对港商而言均有优势。
其他讲者尚包括「冠名赞助商」工银亚洲大湾区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杜俊杰及工银亚洲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詹伟基。杜俊杰建议厂商可透过与具广泛地区网络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运用专业及多元化的金融方案及管道「走进湾区」。詹伟基对中国经济发展及中美贸易战的走势作出了独到分析,他指出,虽有贸易摩擦等不稳定因素,但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出席午餐会的厂商会领导尚包括,永远名誉会长施荣怀、第一副会长史立德、第二副会长徐晋晖、吴清焕、陈国民、黄震、卢金荣、吴国安、以及一众常务会董、会董以及行业委员会召集人。
厂商会会长吴宏斌博士在「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上致辞
由厂商会行政总裁杨立门(右一)主持的讨论环节上,多位制造业界的代表及不同界别的专家,分享他们应对贸战的经验和看法
一众「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的讲者及出席嘉宾合照
厂商会会长吴宏斌博士致辞时指,自贸易战开打以来,多重不明朗因素笼罩着香港,多项数据均显示本港经济有下行风险,加上业界普遍对贸战能在短期内达成协议并不乐观,香港厂商须寻求转变,除积极「走出去」发展多元化市场及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外,亦应加紧升级国内的生产线,提高效率及增强竞争力,才能抗逆求存。
吴会长又指,「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现今保护主义升温的环境下,正好为港商带来一番新机遇,故近年厂商会组织了几次访问团前往中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他认为这些新兴国家近年在中国大力协助发展基建下,经济正急速增长,形成具潜力的产品市场,加上当地政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绝对是港商投资建厂以及开拓市场的新选择。
在厂商会行政总裁杨立门主持的讨论环节上,长江制衣有限公司董事兼厂商会常务会董陈淑玲、飞达帽业集团副主席颜宝铃及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厂商会会董张杰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越南及墨西哥设厂的经验,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充裕的劳动力、低廉的工资,以及较低的税率很吸引,但同时亦存在各种挑战,例如劳工的教育水平不高、语言不通、缺乏生产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克服,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适应,故此厂商在投资前必须要有完善周详的计划;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贸易战虽然对厂商利润造成压力,但同时亦是很好的机会让他们重整生产网络的布局。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自贸战开始以来,推出不少措施帮助中小企应对挑战及纾困。信用保险局总监黎衍平指,该局为出口商提供免费的买家信用评估服务及额外的付货前风险保障,即使海外买家因加征关税而拒绝提货也能获保障。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指,BUD Fund的申请持续上升,特别是涉及东南亚市场的项目,反映企业正加快步伐开拓市场,然而,他建议厂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不要放弃在国内的生产线,相反更要加快朝向工业4.0升级,他解释十多年前有不少外国投资者将国内厂房搬迁往东南亚或墨西哥,但大部份都是失败告终,最终都是搬回国内;他认为厂商搬往东南亚,可视为「短期安排」,长远国内厂房应进行转型升级,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一定有能力抗御贸易战。他亦留意到现时只有30%在东莞设厂的企业有做内销,他认为厂商应多发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大湾区,除了市场规模庞大外,文化及地理位置相近,对港商而言均有优势。
其他讲者尚包括「冠名赞助商」工银亚洲大湾区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杜俊杰及工银亚洲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詹伟基。杜俊杰建议厂商可透过与具广泛地区网络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运用专业及多元化的金融方案及管道「走进湾区」。詹伟基对中国经济发展及中美贸易战的走势作出了独到分析,他指出,虽有贸易摩擦等不稳定因素,但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出席午餐会的厂商会领导尚包括,永远名誉会长施荣怀、第一副会长史立德、第二副会长徐晋晖、吴清焕、陈国民、黄震、卢金荣、吴国安、以及一众常务会董、会董以及行业委员会召集人。
厂商会会长吴宏斌博士在「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上致辞
由厂商会行政总裁杨立门(右一)主持的讨论环节上,多位制造业界的代表及不同界别的专家,分享他们应对贸战的经验和看法
一众「中美贸易磨擦应对策略午餐会」的讲者及出席嘉宾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