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提交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
在北都打造「香港食品产业园区」及发展「双核」中试基地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日前向特区政府提交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的建议书,就推动新型工业化及创科发展、稳定经济环境、加强增长动力,以及提升大湾区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近80项建议。
 
厂商会会长卢金荣指,虽然香港正在复常道路稳步前行,但外围经济仍笼罩许多不明朗因素,主要经济体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加上本港「消费净外流」问题正侵蚀内部经济复苏的动力,企业经营正面对极大挑战。「面对庞大赤字,特区政府要制定一份既能纾解当前困境,同时为长远发展提供动能的《财政预算案》,可谓极不容易。然而,我们仍希望政府能够『把钱用在刀口上』,继续加码为内部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和支持企业应对挑战,并做好长远产业规划,特别是尽快制定《香港工业发展蓝图》,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机制,令科研供应与企业研发需求能更精准对接。」
 
「北部都会区」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工业对区内各个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厂商会建议提升工业在北都发展规划中的定位,将「创新科技地带」改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地带」,并整合其他分区的工业相关预留用地,以打造出一片「香港优势工业」的高地;此外,亦建议参考韩国「Foodpolis」成功助力「韩食」(K-Food) 潮流风靡全球的经验,由政府带头对港产食品产业开展战略性规划,并在北都投资建立「香港食品产业园区」。
 
此外,政府亦应带头支持业界发展「港版中试」,包括在河套和新田区发展不同侧重点的「双核」中试基地,前者瞄准前沿的高精尖科技研发领域,开展中试孵化、中试熟化和跨境合作;后者则汇集行业性中试平台和吸引具中试能力的企业进驻,侧重于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量产化,提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中游转化支持服务。
       
为稳定经济的复苏步伐,厂商会亦建议政府继续推行一次性的回馈,包括差饷、薪俸税、租金、公司利得税宽减,并加码投资一些有助短期「促消费,扩内需」的项目,例如为银发经济和夜间经济活动提供「消费券」或优惠券津贴、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如工业旅游,以及资助业界举办本地展览展销会等。
 
厂商会对《财政预算案》建议的重点如下:
 
务实推动新型工业化
制定香港工业发展蓝图。参考国家所提倡的全面性、包容式「新型工业化」发展观的基础上,制定「香港工业发展蓝图」,以高增值、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创新科技、品牌和香港优势为「抓手」,打造一个竞争力与包容性兼顾、新兴工业与传统优势产业齐头并进、本土工业与「延外发展」协同互动的新型香港工业体系。 

加强对工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主管产业发展的组织安排;清晰界定和理顺「新型工业化办公室」与工业贸易署之间的角色分工和协作关系,将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值以及促进「珠三角」港资工业升级转型纳为两个部门「共管」的职能范畴;积极运用倾斜性政策,增加企业投资制造业的诱因;进一步扩大「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的适用范围,为生产企业改良现有生产设施装备及不同的转型升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打造「香港优势工业高地」。提升工业在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中的定位,将「创新科技地带」正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地带」,同时扩大其地域范围,并融汇、整合其他分区的工业相关预留用地,打造出一片「香港优势工业」的高地;循着双线发展的思路,厘定一批新兴工业及优势传统工业,作为北部都会区重点发展的策略性产业。 

创建「香港食品产业园」。在北部都会区拨出专门用地,由政府带头投资,建立一个以科技赋能、以出口为导向、以品牌为依托的「香港食品产业园区」;牵头对港产食品产业开展战略性规划、厘订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例如选定家庭预制餐、老龄友好型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绿色和可持续食品等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机制。透过激发和扶持由客户端、需求端驱动的创新活动,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倡导学术界、科研界推行制度化的「科技外展」活动,由科技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探访、调研和咨询指导;督促大学的技术转移部门强化自身作为学术界与业界沟通桥梁的功能;优化创科基金的拨款机制,更多地接纳企业的独立申请;扩展「产学研 1+计划」的适用范围,允许民间科研中介机构担任「申请机构」,并循专门的「业界通道」提出申请。 

建设「港版中试」双基地。在河套和新田区分别发展不同侧重点的「双核」中试基地;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公营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中试创新工作室、共性技术中试平台、中试基地和中试生产线;带头创造中试服务的需求,考虑调整相关政府基金的拨款条件,要求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认可中试平台的熟化和验证后才能推出市场。 
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提供差饷、薪俸税、租金、公司利得税宽减等,刺激本地消费与投资意欲;加码投资于有助短期「促消费,扩内需」的项目,例如资助业界举办本地展览展销会、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以及为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活动提供津贴等,为内部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应对外贸环境的转变。寻求在国家的支持下,推动加入更多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的进程,并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探讨「预先自由贸易协议区」的概念并先行先试;为「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引入强化措施,全面放开基金资助范围的地域限制。 
助力发展工业旅游。将发展工业旅游的策略和执行措施,纳入《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透过设立专项扶植计划或扩阔现有基金的使用范围,为有意发展观光工业的企业提供资助或补贴;向旅行代理商提供鼓励金,加大业界开发和经营工业旅游路线的诱因;委托相关机构和大学,为工业旅游项目制定指导性的运作规程、设立评价标准和开展辅导工作。 
持续点亮夜间经济。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中长期策略,牵头制定「香港夜间经济发展蓝图」,带领业界进一步为夜间经济「拓内容、造亮点」,发掘和整合各地区的特色资源,打造十八区各自的夜间地标和标志性活动;在「文艺盛事基金」下设立专门分项,为业界开发创新的夜经济项目提供财务诱因;推出「夜间消费券计划」和支持业界派发「夜间优惠券」,刺激和扩大本地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推动工业低碳转型。推动在本港建立产品碳审计、碳卷标的认证制度和服务体系;透过「环保和自然保育基金」或者设立专项资助计划,为业界推广和实施碳审计提供财务诱因;为业界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营运提供补贴;进一步降低「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的适用门坎;对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推出的绿色优惠贷款给予利息、费用支出等补助;支持商会等机构举办推广ESG的活动,并以配对基金形式资助中小企推行提升ESG表现的项目。 

提升大湾区合作
由「新型工业化办公室」和工业贸易署联合设立「境外工业专责小组」或「珠三角制造业专责小组」,针对大湾区港企的经营问题和业界的发展需要,制定支持政策;「专责小组」可派员常驻特区政府的海外经贸办和内地办事处,以支持境外港商、宣传「香港制造」和「香港品牌」以及为本土工业招商引资;打破「钱不过界」的规限,允许和推动香港科研资源「过河」,将目前只适用于本土工商业的支持措施,延展至境外工业。 

助港商拓展内销商机。为港商向中央争取拓展内销提供更多的便利化措施,包括实施检定报告的「一证两认」,提高访港内地居民带回内地的物品免税额上限,并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的额度看齐(目前为 10 万元人民币);争取中央授权在香港举办以高端消费产品和进口内地市场为主题的国家级商品交易会;委托香港贸易发展局或者商会,接洽主要的内地和国际电商经营者,在电商平台上建立常设性的「香港市集」专区,打造向内地和海外消费者宣传香港品牌集体形象的在线旗舰。

附件:
厂商会对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的建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