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公布2013会员珠三角经营环境问卷调查
港资企业看好后市 政府3F加强支援
日期: 2013/07/03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昨(7月3日)假该会会议厅举行2013年厂商会会员「珠三角经营环境问卷调查」新闻发布会,出席者包括该会会长施荣怀、副会长兼内地事务委员会主席徐炳光、行政总裁梁世华,以及候任行政总裁黄静文等。
厂商会会长施荣怀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2008年以来,今年是该会第六次对会员在「珠三角」投资和经营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追踪式地了解港商在这段不平凡转型期的奋斗历程。
他续指,该会于今年3月至4月展开问卷调查。回应今次调查的266家企业中,有178家(占66.9%)目前在「珠三角」从事生产业务,这些企业来自食品、成衣、电子、玩具、食品、纺织、印刷等行业。
施会长称,欧美仍是回应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巿场,但亚洲所占的比重已上升至44.5%。调查亦发现,一成七回应公司将产品打入东欧及俄罗斯,有近三成企业已拓展东盟市场。虽然OEM仍占主导地位,但OBM和ODM合共所占的比重亦达到四成七,几乎占港商整体业务的半壁江山。
厂商会副会长兼内地事务委员会主席徐炳光介绍调查结果。他表示,对回应公司在「珠三角」的运作构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依次为劳工成本上升、劳动法规引致遵从成本和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
徐副会长续称,今年头3个月的出口情况比起去年略有好转,而全年的整体出口情况可望进一步改善; 71.8%的企业预计全年出口订单与去年持平或有所增长。另外,虽然内销业务整体情况仍明显优于出口市场,但与过往三年相比,则有景气下滑迹象。内地市场短期内吹起淡风,但港商的中长期信心并未动摇,74%有内销业务或已准备拓展内销的企业认为未来三年公司内销业务会有所增长。
他补充说,整体而言,回应公司对政府在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中的政策均持正面的看法,至少有七成以上的企业认为有关措施有所帮助;特别是支持商会在内地设立香港品牌的展销场地以及推进香港与内地检测认证的互认和合作的措施,最受业界欢迎。
施荣怀会长分析调查结果时表示,「珠三角」港资企业对今后一段时间的业务前景有「看好后市」的特点。73%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在「珠三角」投资规模将会扩充或维持不变;29.2%的企业能够「跑赢大市」,他们对公司投资前景的预期比行业整体的前景「看高一线」,而57.9%的企业则属于「与大市同步」。经过近年优胜劣汰的风雨洗礼之后,目前仍留在「珠三角」经营的港资企业大多具备了较强的相对竞争力。
他指出,内销对「珠三角」港企的持续发展具有多重的策略性意义。调查发现,越早将产品销往内地的企业,其内销业务达至盈利或者收支平衡的可能性就越高,与单纯从事OEM业务企业相比,有品牌的企业往往更有可能会涉足中国内销市场。「香港品牌」的来源地身份具有「地域名牌效应」,正是港商在拓展内地市场以及打造自家品牌的一项独特优势。
施会长表示,「珠三角」港企目前正步入一个从逆境求存转向优势重建的「整固期」;新一届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大多获得「珠三角」港商的正面评价。他建议政府可聚焦于市场推广、研发与技术以及品牌发展等方面,以「3F」作为政策工具来加强对港企的支援。「财税支援(Financial Support) 」方面,除了提升和强化「BUD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等资助计划之外,政府可检视加工贸易相关的税收安排,考虑为境外工业提供机械设备折旧、知识产权以及研发开支等项目的税收宽免。
他续指,「便利营商(Facilitation) 」方面,政府应积极拓展「南北轴向」的国际经贸关系,从「G2G」层面协助港商进军新兴市场。一方面可加强与东盟、南亚、南美等新兴经济地区的官方互动,商讨缔结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亦应深化与内地省市政府的「内交」、推动「CEPA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并与广东省加强合作,以协助港企纾缓劳动法规以及内销方面的制度性障碍等。
施会长最后表示,「前台操作(Front-stage Operation) 」方面,政府应牵头在内地城市和海外举办更多推广香港整体形象的标志性项目,并尽可能与业界的商业活动相结合,让更多本地中小企业和品牌可以借力和直接受惠。另外,政府应研究如何以更加进取和直接的方式支持企业到境外发展;除了提升对驻外经贸办事处的数目和功能之外,亦可考虑牵头在内地和海外建立香港产业的主题园区,从幕后走向台前。
厂商会会长施荣怀(中)、副会长兼内地事务委员会主席徐炳光(左),以及行政总裁梁世华主持2013年厂商会会员「珠三角经营环境问卷调查」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