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向行政长官提交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
以新质策略谋突破、多元产业开新篇

今年以来,香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惟部份行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仍充满挑战,本港须以新质策略来突破困局。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成员今日(14日)与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介绍会方对2024年《施政报告》的各项建议,并就工商界息息相关的议题交换意见。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以及行政长官私人秘书郭黄颖琦等也有参与会面。

在会上,厂商会会长卢金荣表示,香港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转轨的「路口」,正如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所言,香港要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实现更好发展。因此,香港应竭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引导社会各层面和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供应端变革」,因地制宜打造出「港版新质生产力」,以实现长期繁荣。

厂商会也向行政长官提交了《施政报告》建议书,以「新质策略谋突破、多元产业开新篇」为主题,就打造香港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创科产业化、增添经济动能、协助中小企业,以及推进大湾区合作等6大方向,提出了80多项建议。

其中,厂商会认为,特区政府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创科产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并已渐见成效,但相关领域的投入要真正转化成为能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还须在多方面努力,包括应加紧发展「中试」、为传统产业和中小企注入新质生产要素,以及进一步用好香港在品牌建设、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厂商会亦建议,香港可以借着发展「低空经济」、工业旅游、「美酒港」和「亚洲咖啡交易中心」等新领域,来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本港亦应与内地加强合作,特别是协助「国潮」品牌出海以及内地企业「走出去」,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合金生产力」,这不仅能让香港以自身所长来贡献国家所需,更可以为本港开拓新的商机。

出席今日会面的厂商会代表尚包括立法会代表吴永嘉议员、常务副会长马介钦,副会长黄家和、吴国安、梁兆贤、陈家伟、施荣恒、庄家彬及黄伟鸿以及行政总裁徐耀霖。
 
厂商会对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的重点如下:

打造香港新质生产力
  1. 以新质策略突破发展格局。政府应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政策导向和策略规划的核心,引导社会各界从广义角度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这将推动全港性的产业「供应端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 依托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港版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还应涵盖传统产业升级、品牌创建、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同时,开展「新质生产力+八大中心」的研究,制定发展策略蓝图。鼓励香港业界与内地企业建立策略联盟,形成「合金生产力」。
  3. 弘扬香港「新质品牌竞争力」。推广「新质生产力+品牌竞争力」的经营理念,深化香港作为亚洲「品牌门户」的角色。吸引国际和内地品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推动「品牌大湾区」愿景。

切实推动「新型工业化」
  1. 为香港工业制定蓝图。尽快制定一份具前瞻性和可操作的「香港工业发展蓝图」,补充「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的未完善之处。
  2. 建「香港优势工业高地」。提升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中工业的定位,将「创新科技地带」扩展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地带」。厘定一批战略性先进工业和香港优势传统工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策略性产业。
  3. 助境外港资工业升级。通过设立专责部门、开展科研政策和资源「过河」试点,以及协助商会提供跨境服务等方向,支持境外港资工业升级转型。
  4. 创建「香港食品产业园」。在北部都会区建立以科技赋能、出口导向、品牌依托的「香港食品产业园」,打造一个融合上中下游的食品科技工业生态圈。

促进创科产业化
  1. 提倡港研港产结合。透过一系列措施,鼓励「港研」与「港产」相结合,以创造真正的经济效益;包括:优化创科基金的拨款机制、成立跨院校的技术经济交易平台和引入「技术转化经理人」制度、向商会等机构拨款或成立配对基金以强化他们作为执行部门、鼓励公营科研机构引入「科技外展」和重视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科研机构和平台对接等。
  2. 戮力拓展「港版中试」。从多方面着手,加紧构建「港版中试」的核心能力与生态体系。措施包括:设立「香港中试创新专项基金」,以鼓励科研机构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中试支持服务和资助商协会筹建行业性的中试平台;于河套港深创科园及新田科技城分别建立「产业突破型」的中试基地和以「产业培育型」为定位的中试基地,并让港投公司参与投资;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上加入「法定中试验证」的规定等。
  3. 「抢企业」应落到实处。「引进办」应协助企业将投资意向落实,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和基建配套,引入「链长制」以加强各持分者的协作;在新界北建设专属产业园区,鼓励「抱团式投资」。同时,为港资企业回流提供「一站式」服务。

增添经济动能
  1. 激发银发经济。从「做产业」的角度出发,厘订银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智慧养老」,设立相关专项资助计划和向长者提供资助,从供应和需求端着手推动乐龄科技产品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建立港版的适老产品及服务的推广列表,并把本地检测认证优势拓展至银发产业并推广至大湾区市场。
  2. 布局低空经济。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将低空产业融入城市规划特别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计划中;订立法则和规划航道,加快升降场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发挥香港在飞行器上游技术研发以及中游的小批量制造和维修、航空管理、融资增值服务等环节的优势;与内地城市合作打造低空经济走廊。
  3. 落实「无处不旅游」。全方位挖掘旅游资源,以「旅游+」的联乘方式拓展可持续性旅游项目;由旅发局和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与协调,推动旅游业上下游及周边产业协同合作;鼓励全民参与推广礼貌的运动,重塑香港「好客之都」的氛围。
  4. 拓展工业旅游。从5方面入手,包括将发展工业旅游纳入《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以提升政策定位,在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引入高科技工业旅游的元素;设立专项计划向业界发展观光工业提供经济诱因;制定运作规程、评价标准以及开展辅导工作;加强市场推广,以及共建跨界合作模式等,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5. 打造「美酒港」。将酒类关税减免扩展至烈酒;协助「国酒出海」;吸引更多内地和海外烈酒品牌以香港作为亚太区贸易及分销中心,以带动物流及仓储、拍卖及展览、餐饮服务、旅游及品牌推广等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化身为美酒与中西美食融合发展的开发基地和国际酒文化展示平台,丰富「饮食+旅游」内涵。
  6. 拓展咖啡产业。研究在本港建设咖啡、大豆等大宗国际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将香港打造为亚洲主要的咖啡交易中心;举办咖啡主题的国际性活动,以及将咖啡业务作为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协助中小企业
  1. 优化支持基金。加码资助本地商贸展览活动;全面放开「BUD专项基金」资助范围的地域限制;扩大「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适用范畴至企业改良现有生产设施装备及优化经营和管理模式等领域;「数码转型支持先导计划」资助范围全面放宽,让餐饮业或零售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中小企业均可申请。
  2. 助力中小企践行ESG。制定鼓励性政策,提供资助和扣税等财务诱因;投入资源促进本地ESG的「标准建设」与「能力构建」,例如推进政、商、学、研的协同合作和建立ESG相关的审核、认可、激励制度和服务体系;致力在区域建立领先地位,并透过「ESG ×香港服务」催生新业态。
  3. 扩大劳动力供应。简化输入劳工的申请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以及在工资要求上引入弹性;扩大「特别计划」至更多行业,未来更可考虑完全撤销对输入配额的限制;检讨本港福利政策例如申请资助房屋的入息限额等,以释放潜在劳动力

推进大湾区合作
  1. 北都带动跨境合作创新。 深化河套「一区两园」概念,在新田科技城或者落马洲边境地带等设立「特区中的特区」,对货物、人员和资金进出内地实施特殊的便利化安排;在北部都会区内新建立的较大型产业园区以及达致一定规模的企业可率先进行试点;以此作为跨境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平台,实施两地产品检测标准的对接,让生产的货物在进入内地时可享有「优于CEPA」的优惠等。
  2. 助港商拓展内销商机。推动检定报告的「一证两认」;对加工贸易项下的产品转内销进一步「拆墙松绑」;争取中央授权在香港举办国家级商品交易会,以及在内地电商平台上建立恒常性的「香港市集」专区。
  3. 推动湾区标准。利用香港优势,带动「湾区标准」锚定世界领先水平;指派创新科技署担任港方的「联席统筹人」;推动区域范围内规则衔接;探讨建立三地商标注册的便利化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制度,以及争取与广东省就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和认证达成互认安排。
附件: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对2024年《施政报告》的建议全文

厂商会成员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会方对《施政报告》的建议书